2月股市风暴已经过去一个月,现在你知道真正肇因究竟是谁了吗?
2018年2月,纽交所交易大厅内,正在工作的交易员们
2月27日,杰罗姆·鲍威尔(Jay Powell)上任美联储主席后,首次出席听证会,便在金融界掀起各种波澜,包括抛出了通胀可能加速的美联储预期。
另外,针对今年2月初,短短几天之内,数万亿美元两度沉浮的过山车之旅,他也就肇因发表了自己的评析。用专业术语来说,鲍威尔不认为ETF(交易所交易基金)是罪魁祸首,不过他也承认,这一问题有待深入研究。
虽然鲍威尔都放话了,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。近几年的变化太大、太快,就理解交易市场中的人机互动而言,我们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。ETF的交易,尤其是迅雷不及掩耳的自动化交易,是我们对股市和债市运作的诸多顾虑之一。
简而言之,现如今,支配交易过程的更多的是软件与计算机,而不是喊单、经手琐碎工作的人类。在全球范围内,这场转变牵涉到几十万亿美元的资本,所以,它值得引起更大的关注。
ETF的崛起凸显了交易市场之中,技术所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。EFT是反映指数或投资主题,如半导体制造商或全球消费股的一篮子低价股票或债券,可以像一般股票一样买卖,目前成交量占到美国股票交易的30%。但ETF是按单位交易的。
假设我持有一只反映美国所有大型企业股的ETF,那么,当我出手该ETF时,这一篮子股票中每一家公司的股份都被出手了一部分。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传统共同基金也是如此,但共同基金每天只能交易一次。ETF的交易只需几分之一秒就完成了,这也就意味着,每一只股票或债券都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内交易一次。
计算机程序处理数据的速度有多快,这些交易就有多快。这些程序,连同驱动它们的算法,即将搅乱并扭曲全球的股票与债券交易,而它牵涉到的,将是数万亿美元的巨额资本。
有近两年多的时间,全球股市都异常平静,平静得让人心虚。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,美国股市稳步上行,即便下跌,跌幅也十分有限。与此同时,美国政坛风云变幻,全球危机层出不穷,但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多年动荡,如今的金融市场显得格外消停。
2月初,这个平静期终于以戏剧性的方式,划上了句号。短短数小时内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以几百点的幅度上下震荡,全球其他主要股指也都乱了阵脚。目前,风暴似已平息。然而,这几周的动荡触发了人们蓄积已久、但尚未彻底理解的不安。
市场的起落是一种常态;向来都是如此,未来也不会例外。但令我们感到陌生的,是算法和程序在毫秒之内,在没有人类直接介入的情况下,替代人类完成的交易,以及这些交易扮演的异乎寻常的角色。到目前为止,这一角色仍未被我们充分理解。
ETF在市场交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,那只是近几年的事,在它出现之前,市场当然也经历过恐慌与崩盘。但近期的风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:技术正在改变金融市场,其剧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它在社会其他领域引发的变革。最好的应对方法,是学会去理解它,进而约束它。
光凭ETF本身,原先的局面还不足以被打破,怪就怪软件程序与算法可以在各种条件的触发下,自动发生交易。近期大量抛盘继而买盘的行情之所以发生得如此迅猛,原因之一就是有几个程序在算法的控制下,以每分钟数千次的速度,生成了自动买入与卖出订单。
由于ETF是一篮子股票,而且ETF的种类数以千计,比起每一笔交易都需要人工生成纸质凭据的时代,算法触发可以使股票换手率呈指数级增加。以前,市场换手一轮需要几天,现在,随着ETF与算法的结合,这只要几分钟就完成了。技术能加速一切,自然也能加速市场。
几万亿美元的股票能在数小时内,以10%的幅度剧烈震荡,就是出于上述原因。诚然,在过去,集体抛售导致崩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,但2月份这波行情的不同之处在于,在没有人做决定的情况下,数小时之内,市场就出现了大规模的卖盘继而买盘的行情。人群会争相抛售,导致股市或债市崩盘,但人类交易员不会在短短几分钟内,在大抛盘时突然掉转方向,又开始买盘。
可算法就会这样。
当然,计算机生成的交易程序是由人创建的,人类会为其编写指令。但通常,与这些指令挂钩的并非企业基本面,而是市场走向。换言之,很多程序的预设逻辑,就是价格开始下行时卖出,当降至特定点位时再次买入。
而现实远远比这复杂得多,尤其是考虑到结构化衍生品,其目标就是催生两倍或是三倍于某一指数或板块的回报,或者反其道而行;以及日益强劲的期权市场,作为未来买卖的权利,它们本身的交易也如机关枪一般迅猛。
其结果就是,现在,任意时间点上,市场的绝大部分都不是由人的决定所主宰,而是计算机基于程序相互交易的结果。我们没有能信手拈来的确切数字,但据摩根大通(JP Morgan)最近的估计,当前市场中,由人类交易员基于企业基本面做出的交易决定只占到一成。
随着更多的资金涌入ETF,由算法支配的交易也越来越多,股市与债市的本质正在发生转变。至于会变成什么样,我们不得而知。
到目前为止,机器操作的效果就是加速买卖周期,故而,这次大落大起的行情就发生在短短几天之内,而不是几周或几个月。这一点本身无伤大雅,这些计算机生成的风暴过去后,一切都会恢复平静。
但要是风暴没有平息呢?要是程序出现故障或是崩溃呢?面对算法交易、高频交易和ETF等投资工具构成的全新混合体,全世界的监管机构都束手无策,不知如何控制风险。
过去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,这些机构的重点,都是防止上一场金融危机的重演,而且往往和所有金融机构一样,它们也是被动响应多于主动防范。那些全球最大的银行也不例外。
面对程序之间相互交易的前景,我们应该意识到,我们缺少暴跌与暴涨的刹车机制,当前的熔断机制根本不足以应对。
和其他领域一样,在股市和债市中,往往只有在危机之后,人们才会采取行动,但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是,在大震荡来临之前,我们已有足够的“前震”作为预警。
机器的崛起不一定会成为市场的威胁,但除非做好规划,否则,整个金融体系的未来都岌岌可危。
今日互动话题:
你认为计算机和机器革命对股市还会带来哪些影响?
编辑丨蔡蔡
翻译丨雁行
校对丨其奇、LUSEN
来源丨Wired